培训机构如何“避坑”?消费提示来了

来源: “西昌发布”公众号 发布日期: 2025-03-11 16:41 [ 字体: ] 【打印本页】 分享到:

近年来,涉及培训机构的消费纠纷已然成为消费者投诉的热点和痛点,部分培训机构夸大宣传、诱导宣传,宣传超前教育,实行焦虑营销,增加了学生课外负担,提高了家庭教育成本,引起群众和社会的强烈不满。为维护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倡导教育培训机构守法诚信经营,西昌市12315中心提醒广大消费者:

一、针对自身需求理性选择,提高风险意识

消费者在选择教育培训机构时,应注意查看其是否具有教育部门或人力社保部门颁发的教学、培训等资质,多家对比挑选,查询机构经营信息,通过营业场所租赁情况等了解机构运行状况,切忌冲动消费。

二、提高对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的认知,谨慎签署合同

家长和学生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对课程效果和内容的承诺,不能简单地以为“贵的就是好的”,对培训效果、优质师资、消费分期、低价甚至零元课程等宣传,做到不轻信、不盲从。消费者在与培训机构签订合同时,对合同的重要条款:比如培训的课程、提供培训的老师、培训费用、培训时间安排、解除合同的条件、违约责任等要进行认真阅读,切莫相信培训机构的口头承诺,可要求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明确双方责任义务,尽量避免一次性高额缴费。

三、主动索要消费凭证,保存维权证据

消费者要注意向教育培训机构索要消费凭证,并注意查看收费单据是否为有效凭证,即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一致。注意收集和保存培训机构派发的招生简章、宣传单等,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维权的证据。

如果遇到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形,留存相关证据材料,与教育培训机构协商,如协商不成,可拨打市场监督管理局12315热线进行投诉举报,合理合法维护自己的权益。

附件: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支持IPv6

主办单位: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凉山州大数据中心

网站标识码:5134000016|蜀ICP备2020030031号-3|川公网安备 5134010200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