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已归档

归档日期:2022年2月8日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专栏>热点专题>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

越西:生态山水绘蓝图

来源:凉山日报 发布日期:2022-02-08 09:45


美丽越西。

在越西县城南的中所镇金马山下有一汪碧潭,清澈透亮,如绿云、似清风,宛似绿丝带,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水观音”。

“水观音”是越西县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景区人文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水与山、水与天、水与人任意组合,都能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美丽画卷,是碧清之美、人文之美。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拂过越西县城,这座闪耀于“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小城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回望过去不平凡的五年,越西县迎来了生态环境大改善、生态环保事业大发展的黄金期,全面推动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推动解决一批批老百姓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落实,森林覆盖率和国土绿化率分别提升至41.5%、66.1%。获全州环境优美示范县称号。

绿色经济促发展

如今,绿色已成为越西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迎着2022年的曙光,越西将努力探索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用绿色擘画“幸福蓝图”。

抓工业促稳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总投资11.7亿元的中国大凉山食品产业园、现代核桃产业加工园、宇航冻干加工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乃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乃托特种水泥、索玛集团、大川新材料等规上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策划包装、实施一批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力促华润风电投产达效。

持续加强城镇管理。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刚性执行各类已批规划,分区域塑造城镇风貌,提升城镇亮化彩化美化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县优城”。启动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抓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等污染治理,科学实施林下可燃物计划烧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7%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抓好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县城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激励机制,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巩固好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国家储备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4万亩,草原生态修复4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国土绿化率分别提升至42.1%、66.7%。

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鼓励和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项目上马实施,加快47.2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规划。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力争获得10万亩造林碳汇和54万亩经营林碳汇项目认证资格。

聚焦“饮水难”,规划启动新乡饮用水水源点建设。聚焦“环境治理难”,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新建11座乡镇污水处理站、3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切实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

精心布局谋新篇

坚持绿色发展,永远在路上。

未来五年,越西将以首善标准履行好守山护林保水应尽之责,坚持谋定后动,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越西将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群策群力将越西建设成为文旅之都。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不动摇,深挖五大文化资源禀赋,以城、景、乡、廊、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开发生态游、乡村游、主题游等新业态,打造精细、高效的全域旅游模式。突出绿水青山本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特色,持续完善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功能要素,将观音河流域建设成为“生态田园会客厅”。规划建设越城—中所小环线、越城—普雄中环线、全域大环线,形成“一景促三环”旅游格局,擦亮“文昌故里·水韵越西”“越动山水·嶲养福地”金字招牌。

——同心并力将越西建设成为生态之城。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红线约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加强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推进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启动“中国天然氧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越西。(记者 陈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 分享到: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文明建设

越西:生态山水绘蓝图

来源:凉山日报 发布日期: 2022-02-08 09:45


美丽越西。

在越西县城南的中所镇金马山下有一汪碧潭,清澈透亮,如绿云、似清风,宛似绿丝带,当地人亲切地称它为“水观音”。

“水观音”是越西县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区,景区人文与自然资源相得益彰,水与山、水与天、水与人任意组合,都能构成一幅无与伦比的美丽画卷,是碧清之美、人文之美。

当新年的第一缕阳光拂过越西县城,这座闪耀于“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小城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回望过去不平凡的五年,越西县迎来了生态环境大改善、生态环保事业大发展的黄金期,全面推动大气、水、土壤、噪声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改善,推动解决一批批老百姓最关心、社会最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污染防治攻坚“八大战役”、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深入推进,县城及周边乡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河(湖)长制、林长制深入落实,森林覆盖率和国土绿化率分别提升至41.5%、66.1%。获全州环境优美示范县称号。

绿色经济促发展

如今,绿色已成为越西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迎着2022年的曙光,越西将努力探索绿色生态的高质量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用绿色擘画“幸福蓝图”。

抓工业促稳产。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着力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推进总投资11.7亿元的中国大凉山食品产业园、现代核桃产业加工园、宇航冻干加工等项目建设。持续完善乃托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乃托特种水泥、索玛集团、大川新材料等规上企业技改扩能、转型升级。策划包装、实施一批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力促华润风电投产达效。

持续加强城镇管理。全面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刚性执行各类已批规划,分区域塑造城镇风貌,提升城镇亮化彩化美化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小县优城”。启动国家卫生县城、省级文明县城创建工作,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抓好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等污染治理,科学实施林下可燃物计划烧除,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9.7%以上。全面落实河(湖)长制、长江流域“十年禁捕”,常态化开展河道“清四乱”,抓好重点流域和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县城及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加强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深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

持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严格落实“三线一单”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健全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激励机制,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巩固好上一轮退耕还林成果。实施国家储备林、森林抚育、封山育林4万亩,草原生态修复4万亩,森林覆盖率和国土绿化率分别提升至42.1%、66.7%。

持续推进绿色生态经济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建立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鼓励和支持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低碳项目上马实施,加快47.2万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规划。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大力推进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力争获得10万亩造林碳汇和54万亩经营林碳汇项目认证资格。

聚焦“饮水难”,规划启动新乡饮用水水源点建设。聚焦“环境治理难”,统筹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新建11座乡镇污水处理站、3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厂,切实提升垃圾污水处理能力。

精心布局谋新篇

坚持绿色发展,永远在路上。

未来五年,越西将以首善标准履行好守山护林保水应尽之责,坚持谋定后动,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越西将牢固树立生态红线观念,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

——群策群力将越西建设成为文旅之都。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思路不动摇,深挖五大文化资源禀赋,以城、景、乡、廊、园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开发生态游、乡村游、主题游等新业态,打造精细、高效的全域旅游模式。突出绿水青山本色、做亮生态田园底色、守住乡土文化特色,持续完善文昌故里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功能要素,将观音河流域建设成为“生态田园会客厅”。规划建设越城—中所小环线、越城—普雄中环线、全域大环线,形成“一景促三环”旅游格局,擦亮“文昌故里·水韵越西”“越动山水·嶲养福地”金字招牌。

——同心并力将越西建设成为生态之城。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生态红线约束,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深化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公益诉讼制度。全面加强申果庄省级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管理保护,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深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开展大规模绿化行动,推进林业碳汇开发项目,启动“中国天然氧吧”“生态文明示范县”创建,建设美丽生态宜居越西。(记者 陈璇)

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网站支持IPv6

主办单位:凉山州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凉山州大数据中心

网站标识码:5134000016|蜀ICP备2020030031号-3|川公网安备 5134010200008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