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凉山州委:
您提出的《加强凉山州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第006号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深入推进,我州中小学校在校生人数逐年增长,教师总量缺额、优秀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影响各县市教育发展的共性问题。受社会发展现状和地理环境限制,所补充的教师入口学历偏低,整体水平不高;受教师编制不足影响,各县市在补充教师时,将仅有的可用的编制用于优先补充主科教师,音体美等学科教师补充不足。多重因素长时间累积,造成了我州教师队伍建设量少质弱、结构不优、素质不高、压力偏重等问题,成为了制约我州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凉山州教育体育局立足队伍现状,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在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支持的同时,主动挖潜,强化队伍管理,激发队伍活力,从引育管用等方面发力,做了大量工作。
一、多方努力争取支持
通过多次反映,2021年底,省委根据凉山学生增长情况,在新一轮调编时,为凉山新增8900余名中小学教师编制,全州中小学教师编制增加到5.67万名,中小学教师编制基本满足需求。凉山州教师队伍建设重点从“够不够”向“好不好”转变。但受教师补充周期性规律影响,教师编制满编运行还需2-3年时间,在此期间在编教师与教学实际需求仍有差距。
二、多途径补充教师数量
一是认真落实“优师”和“公费师范生”培养计划,引导本土优秀应届高中毕业生填报师范专业,为农村中小学校培养补充专业素养高的本土教师;二是进一步放权赋能,加大中小学校在教师招聘中的参与度和主动权,通过“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通过考核招聘方式到省内外高校考核招聘一批高学历专业教师补充到教师队伍,优化队伍学历结构;三是通过面向社会考试招聘和特岗教师招聘为农村中小学校补充紧缺学科教师,优化队伍学科结构。
三、多维度推动教师发展
一是坚持示范引领,建设省州级名师名校长工作室14个,通过青蓝工程开展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二是用好甬凉合好和省内对口帮扶资源,搭建校校合作、校地合作和校企合作平台,通过跟岗学习、专家指导、资源共享方式,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宁波96所学校与州内99所学校结对,省内430所中小学结对帮扶470所学校。三是坚持培训提升,多层次全覆盖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校园长培训。国省州培训校园长360余名,骨干教师1200余名,专家团队270余人,暑期县校级实现教师培训全覆盖。四是坚持考用结合,常态化开展教师业务素质测试,将测试结果B等级及以上作为教师评优评先、晋升副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
四、多层次创新队伍管理
一是印发《凉山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和“1+8”实施方案,对教师队伍提出新要求。二是持续开展“县管校聘”工作,鼓励县市探索开展集团化办学,发挥集团效益,破除县域内编制、岗位壁垒,畅通教师队伍交流渠道,促进区域内教师配备均衡。三是在提高中小学教师高级职称比例的同时,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双定向”评价制度,畅通晋升渠道,提升教师待遇,全州正高级教师达132人,副高级教师9400余人。四是强化待遇保障,实现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要求。
下一步,我局将针对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好以下工作:
继续加大优秀教师的引培力度,不断提升在职教师学历。多种形式培养聘用高学历优秀应届毕业生到凉山任教,加大紧缺学科教师培养和补充,进一步缩小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备差距,逐步实现区域内教师均衡。鼓励在职教师通过在职学习,提升学历。
常态化推进改革落实落地。一是将“县管校聘”作为政府履职评价中教师队伍建设督导重点,加强对县市的指导,推动区域内校长教师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内教师资源配置均衡。二是进行中小学教师动态调编,综合考虑各县市学校布局和在校学生人数,对中小学教师编制进行调整。三是进一步规范社会事务进校园工作,减少无关事务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干扰。四是引导县市搞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分配调整,用好绩效工资的激励先进的作用。
我州教育起步晚、困难多、压力大,各项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不懈坚持。再次感谢您的宝贵意见,希望您一如既往关心支持教育事业。
凉山州教育和体育局
2023年6月28日
附件: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