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阳下的西昌梦里水乡湿地。叶昌元 摄
阳光,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也是旅行中不可或缺的伴侣。
凉山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日照2500小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冬日凉山依旧温暖如春,阳光普照。
凉山的阳光,不仅照耀着这片土地,也照亮了文旅产业发展之路。近年来,凉山全面推进“文旅强州”战略,通过塑造品牌形象、举办特色活动、扩大项目投资、优化市场服务等系列举措,不断提升全州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在2024年的冬季,凉山更是以“冬季暖阳·凉山不凉”为主题,举办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研学之旅研有所值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游作为推动文旅品质提升、全域文旅资源互融互通、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正以破竹之势成为旅游新业态和经济新增长点。
近年来,凉山各地掀起研学游热潮,并在内涵和形式上不断推陈出新,以风景、科技、文化等一系列场景构建出多元丰富的研学旅游线路。
大批游客奔赴凉山,凉山文化也被植入“流动的风景线”。
“相比单纯旅游,城市研学可以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城市,对城市产生更深度的认知和归属感。”游客张蒙蒙表示,城市研学这种新模式不仅可以丰富游客对城市的认知与体验,通过“走读”城市获得启发和思考,从而换个视角看待城市的方方面面。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是航天人追梦奇迹的地方。在这里“嫦娥奔月”不再是神话,北斗组网照亮前行的路。每一次发射,都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智慧与汗水,每一次突破都彰显着国家的实力与荣耀。
彝海结盟纪念馆内陈列有文物200余件,既有红军外出证章、红军旗杆头、红军和抗捐军用过的枪支、手雷、大刀,也有红军长征过冕宁时送给老百姓的银元、糖果盒、手镯等。这些珍贵的文物,也见证了当年那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汉彝民族团结历史。
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不只是一座收藏历史记忆的殿堂,更是一个活态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一件件展品从历史中走来,它们跨越岁月长河,让人身临其境感受“一步跨千年”的历史变迁。
西昌建川电影博物馆,既可以回望中国电影百余年波澜壮阔的历程,感受新时代中国电影的勃勃生机,又可以通过互动体验探索光影艺术的魅力。
如果说泸沽湖美妙绝伦的湖光山色是盐源的“皮相美”,那么,被海内外专家学者誉为“人类母系社会的活化石”的摩梭文化则可称作盐源的“骨相美”。
泸沽湖摩梭博物馆内现有文物410套件,既有珍贵文物石器、青铜器、土司印、土司委照、土司界碑、经书、达巴象形文字等,也有近现代摩梭生产生活用具、服饰、花楼等。
漫游千年茶马古道
凉山段的茶马古道,承载着千年的马帮文化与浓厚的民俗风情。这是一条穿越历史烟云、连接古今的壮丽走廊。从甘洛启程,途经越西、喜德,直至西昌、德昌,最终抵达会理。这条路线不仅是一条商贸古道,更是文化与自然风光的璀璨珠链。
甘洛清溪峡古道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节点,见证了千年的商队往来与文化交融。古道长约5公里,漫步古道,仿佛还能听见马蹄声声。
素有“凉山北大门”之称的甘洛县海棠古镇,是南方丝绸之路进入凉山的第一重镇。厚重的城砖,坚实的城门洞,依稀可见当年金城汤池的雄姿。
在越西县,镌刻于民国时期的“零(灵)关”字迹,是古道上唯一留下“零(灵)关道”大名的遗迹。丁山桥建于明代,因马帮多过此地,如今桥面上仍然留有马蹄痕。
登相营古驿站位于喜德县冕山镇,在川滇古道的干线上,始建于明初,是目前茶马古道上保存的最为完整的古驿站之一。
老冕山营遗址位于喜德县冕山镇瓦厂村,老冕山营遗址唐代为初裹驿,后又称桐槽站(驿)。明初为冕山堡,属宁番卫。明洪武二十七年改置冕山千户所,清雍正八年改设抚番县,后又改名为冕山分县,设守卫冕山桥千户所。
建昌古城,被誉为西昌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古城内,直街曲巷,阡陌相通,古遗址、古石刻、古建筑星罗棋布,文物分布达2400余处。作为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见证了盐、茶叶、丝绸、皮革等商贸交易。
大石板古村,一个拥有近600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和驿站,每一方土地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丰富的人文内涵。
走进德昌县城,远远可见钟鼓楼。仰头望,鼓楼门洞匾额上,一边写着“北达京畿”,一边写着“南通蒙昭”。古老文字映照出无数商贾旅客的身影,讲述的是南北往来的咽喉要地,西南丝绸之路必经道路上那些隐去的传奇。
会理位于川滇两省交界地带,素来商贸繁荣,享有“川滇锁钥”之称。会理是茶马古道及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至今古城内还保存着大量完好的古建筑。如今的会理古城不仅古风依旧,还增添了新的烟火气。
邂逅彝乡风情之旅
位于大凉山腹心地带的昭觉县,彝族人口占98.53%。世居着彝族“什扎”“所地”“依诺”三种方言的群众,享有“中国彝族服饰文化之乡”“彝族文化走廊”“彝族骏马之乡”等美称。
昭觉历史文化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是四川通往云南古驿道的必经之区,东汉时,即被视为“冲要”之地,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
历史上,昭觉曾是凉山州的州府所在地,历史的河流从昭觉流淌而过,留下了瑰丽奇妙的各种遗迹。掩映在昭觉县碗厂乡境内松树林里的博什瓦黑岩画,正是唐代南诏和宋朝大理时期所营造的大型密宗摩崖造像。
“南有螺髻山,东有谷克德。”谷克德,彝语意为大雁栖息的地方,是一片风光旖旎之地。当地人又称这里为七里坝。坝上草原夏季无暑,清凉宜人,水草丰茂。在这里,头顶湛蓝无瑕的天空,脚踩繁华点缀的原野,牛群、马群、羊群群栖觅食,放牧人粗犷的歌声融合悦耳动听的鸟声,为朴实的草原增添了无限生机。
近年来,火把巡游、千人达体舞、篝火狂欢、彝族选美、斗牛、斗羊、摔跤、赛马等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纷纷在谷克德开展,热闹非凡。
秘境布拖,是一片如诗如画的高原净土。春夏之交,乌科梁子的索玛花漫山遍野,绚烂夺目;深冬之时,特木里镇的雪景宛如仙境,纯净无瑕。
每逢重要节日,布拖的大街小巷传来的都是银饰碰撞的声音。作为彝族银饰之乡,布拖群众对银饰更加钟爱。银饰店里,铁锤击打錾子发出的“叮叮当当”声不绝于耳。阿都非遗银饰匠人就是这样日复一日,用自己的双手,把热爱和传承打进一件件银器中,每一击捶打,都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这些散落在辽阔大地的珍贵民族文化,是布拖县的无价之宝。冬日,山风拂过,云雾渐开,一览布拖的大气之姿。
乐安湿地,彝语称为“依莫火尔”,意为水草丰盛的地方,位于布拖县西溪河片区乐安乡境内,是四川省境内少有的成片湿地之一,也是四川省第二大高原湿地。湿地四周山势平缓,湿地内水草丰茂,候鸟成群,随处可见黑鹳、苍鹭等珍稀鸟类成群结队,每年都有数万只鸟类来这里繁衍生息,是我国西南重要的候鸟栖息地。
冬日邂逅温泉之约
凉山拥有多个温泉景区,冬日里,温泉的热气在凉风中散发出迷人的蒸汽,远黛青山,泡在蒸汽缭绕、泉水汩汩的温泉中,整个人完全松弛下来。
从螺髻九十九里温泉、宁南凯地里拉温泉,再到喜德阳光温泉、冕宁灵山温泉等,每一处都各具特色,吸引着八方游客前来寻觅这份难得的冬日温情。
螺髻·九十九里温泉位于螺髻山核心景区,常年40度的温泉水从半山悬崖上飞泻而下,其中最高一个瀑布落差50米。2013年,这里被世界纪录协会认定为“世界最大温泉瀑布”,被国家旅游协会评定为“最美温泉旅游景区”。同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价为“世界第一的自然温泉瀑布”。
喜德县有着被称为“攀西第一汤”的温泉。据《喜德县志》记载:“公塘子温泉,于现光明镇农光村与拉克乡交界处,距县城3公里,有泉眼31处,出露标高1784.76至1784.94。形成带状的温泉区。日涌低矿化重碳酸、硫酸盐钙镁型,弱放射性镭氡水13168.75立方米,水温40℃至50℃。”
凯地里拉”由彝语汉译而来,意为“人们向往的地方”,项目依托宁南县优越的生态、地热水、旅游资源,辅以特色的蚕桑文化、丝绸文化、禅修文化,现已建成七彩温泉、自驾营地、水上乐园、温泉禅修等多个景点。温泉位于宁南县城南郊的元宝山麓,环境秀美,空气清新,风景宜人,仿若世外桃源。
冕宁灵山温泉是攀西地区极具特色的高品质大型温泉,水源源自地下2000米深处,水中富含锂等微量元素,赋予灵山温泉较高的医疗、保健和美容价值。温泉隐匿在山水环抱间,远离城市喧嚣与嘈杂。
坐卧池中,可隐约闻到山里丛林的味道。走进泉池,澄澈的泉水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宛如无数细碎的宝石散落其中。缭绕的热气,仿若轻纱般在空气中飘荡,为温泉蒙上了一层神秘而诱人的面纱。水温恰到好处,温暖的泉水抚慰身上每个细胞。此时,旅途的疲惫、生活的压力,都在这一刻被温暖的泉水渐渐消融。(记者 陈璇)
附件:
相关文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